欢迎来到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研工部)网站!
心理健康月活动暨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系列讲座(九)||许渭生:压力与心理调适
11月17日晚,心理健康月活动暨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系列讲座第九讲在雁塔校区人权研究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我校公安学院副教授许渭生老师为研究生同学们作题为《压力与心理调适》的辅导报告。报告会由研工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洋主持。
本次讲座以压力的调适为主题,旨在让研究生同学们更多的了解压力的来源与应激对策,从而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学会正确缓解心理压力的途径,规避因心理压力过大或抑郁引发的极端事件。许渭生老师指出,压力是指个体在应对当前所需解决问题时而产生的身心紧张状态,其源于环境影响与自身应答能力之间形成的矛盾、冲突与不平衡,是由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主观体验。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近一半疾病与压力有关,而现实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如何正确面对压力和缓解压力。
许渭生老师指出,我国近14亿人口中“亚健康”人口在总人口占比近六成,我国不同程度的失眠患者在总人口中占比已超过三成,“压力大与精神受累”被认为是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社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较普遍,却求助无门的现象。心理健康问题是由多种方面构成的,其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两方面,即积极因子下降与消极因子上升,多次综合而逐渐形成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形成的信息加工过程主要包括原始信息、首次加工、二次加工、再加工、定型化等5大部分。
许渭生老师以众所周知的张扣扣案、复旦大学投毒案等鲜活的案例为同学们举例说明了压力下导致的心理健康危机极端事件的恶果,阐述了巨大心理压力下会带来诸多不良情绪,焦虑与抑郁。他指出关于极限压力与情绪的“高峰”体验通常会包括有面对重要考试、失业、房贷、亲人离世、工作压迫感、离婚或失恋、严重犯罪等。
许渭生老师指出,持续性的压力及由此伴随的长期负面情绪积累与体验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两大原因,但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到压力是一种负担,也是挑战与动力,我们要学会接纳压力,拥抱压力,运用压力。许渭生老师提到,铁人王进喜曾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通常我们不是为事所困,而是为对待问题的“看法”所困,因此面对压力,应当进行正向的自我暗示。
关于压力的应激,许渭生老师指出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警觉阶段、抗衡阶段、衰竭阶段,其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是抗衡阶段,“抗衡”压力的过程是个体解决问题与自我救赎的过程,抗衡的结果为“压力恢复”或“身心衰竭”。他还举例介绍了一些中外名人的情绪管理与压力失调的失败个案,以此告诫同学们要树立正确的压力观、生命观。
本场讲座是研究生心理健康月专题教育活动,许渭生老师的心理健康专题辅导内容丰富、指导性强、实践性强,他幽默风趣、旁征博引的授课特色深受现场师生喜爱和好评,对同学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生命观,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提供了有效帮助。